中新网济南11月30日(吕妍)第十四次全国中华文化学院工作会议暨第十届中华文化论坛11月30日在济南举行,旨在总结中华文化学院近年来的改革发展情况,研讨新时代中华文化学院工作的思路举措,提升中华文化学院整体合力,推动构建全国中华文化学院创新发展联合体。
第十四次全国中华文化学院工作会议暨第十届中华文化论坛11月30日在济南举行。吕妍 摄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吉林在致辞中表示,各地社院要始终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始终坚持以文化认同促进政治共识,始终坚持将中华文化学院职能在社院各项工作中一体部署、一体推进。要积极开展以爱国主义为宗旨,以中华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研究和对外交流活动,广泛汇聚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智慧和力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积极贡献。
山东省政协副主席、民革山东省委会主委、山东省社会主义学院院长孙继业表示,近年来,山东坚决扛起文化大省责任担当,深耕人文沃土,当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护者、传承者。他认为,山东中华文化学院要在中华文化学院的有力指导下,充分发挥齐鲁文化优势,主动服务大统战工作格局,自觉担负起文化使命,在学悟“两个结合”中坚定文化自信,在讲好时代故事中深化文化浸润,在创新山东实践中推动文明发展,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山东力量。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成员、教务长徐绍刚作工作报告时表示,近两年来,中央社院和各地社院积极开展中华文化学院工作,抓好共识教育重点领域,促进中华文化教育提质增效;发挥科研基础性支撑性作用,深化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搭建对外文化交流平台,助推文明交流互鉴,展现了新气象新作为。
山东省委统战部副部长,山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孙传尚主持开幕式。会上,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杨朝明、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何中华等专家作主旨演讲。与会代表还就中华文化学院工作展开讨论,8家地方中华文化学院代表进行典型经验交流。(完)
中新网长春11月30日电 (记者 郭佳)现代科技正加速服务民众生活,隔空手术走进了现实。近日,身在吉林长春的一位医生为远在数百公里外的病人隔空切除了肿瘤。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30日向中新网记者介绍,这台由该院医生完成的手术是东北地区首例5G远程机器人辅助手术,手术进行顺利,目前患者状态良好。
这台手术由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机器人手术团队与该院梅河医院泌尿外科手术团队联合开展。患者肿瘤直径约6厘米,紧邻脾动脉,嗜铬细胞瘤血供丰富,手术难度高,风险大。
经过严格而充分的技术论证,结合机器人手术具有的微创、精准、灵活、滤抖等特点,院方决定进行远程手术。该院泌尿外科主任王春喜任主刀医生,他与患者相距200多公里。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医生进行5G远程机器人辅助手术。(资料图)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供图
通过5G网络,患者的各种信息实时传到王春喜的眼前,手术全程未出现信号卡顿、处理不及时、反馈迟钝等问题。两地医生密切配合,仅用40分钟便顺利完成了这台手术。
近年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不断推动“5G+互联网+医疗”在整个医疗服务流程中的落地应用,智慧医院建设取得长足进步。据了解,自2020年以来,该院已完成近两千台机器人手术。
王春喜表示,5G技术与机器人技术的完美结合,对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具有重要意义,必将使更多基层患者受益,同时还能促进不同地区的医护人员更好地交流与合作。(完)